Oracle数据库优化步骤
[oracle@localhost oracle]$ top
10:50:49 up 19:17, 3 users, load average: 4.77, 5.85, 6.58
135 processes: 132 sleeping, 2 running, 0 zombie, 1 stopped
CPU states: cpu user nice system irq softirq iowait idle
total 0.7% 0.0% 1.1% 0.5% 0.0% 97.4% 0.0%
Mem: 510432k av, 503788k used, 6644k free, 0k shrd, 1432k buff
345208k actv, 64068k in_d, 6964k in_c
Swap: 1052248k av, 238344k used, 813904k free 338432k cached
PID USER PRI NI SIZE RSS SHARE STAT %CPU %MEM TIME CPU COMMAND
4665 oracle 15 0 52032 49M 49784 D 0.3 10.0 0:04 0 oracle
5 root 15 0 0 0 0 SW 0.1 0.0 1:41 0 kswapd
6 root 16 0 0 0 0 SW 0.1 0.0 1:15 0 kscand
2912 oracle 15 0 47344 44M 45256 D 0.1 8.9 5:18 0 oracle
4482 oracle 15 0 58752 56M 56504 S 0.1 11.3 0:19 0 oracle
4486 oracle 15 0 98.7M 96M 97760 D 0.1 19.4 0:21 0 oracle
4768 oracle 15 0 736 736 440 S 0.1 0.1 0:07 0 top
4991 testcent 15 0 708 708 420 S 0.1 0.1 0:00 0 top
5020 oracle 15 0 944 944 664 R 0.1 0.1 0:00 0 top
1 root 15 0 116 80 56 S 0.0 0.0 0:04 0 init
2 root 15 0 0 0 0 SW 0.0 0.0 0:00 0 keventd
3 root 15 0 0 0 0 SW 0.0 0.0 0:00 0 kapmd
4 root 34 19 0 0 0 SWN 0.0 0.0 0:00 0 ksoftirqd/0
7 root 15 0 0 0 0 SW 0.0 0.0 0:00 0 bdflush
8 root 15 0 0 0 0 SW 0.0 0.0 0:00 0 kupdated
9 root 25 0 0 0 0 SW 0.0 0.0 0:00 0 mdrecoveryd
13 root 15 0 0 0 0 SW 0.0 0.0 0:01 0 kjournald
78 root 25 0 0 0 0 SW 0.0 0.0 0:00 0 khubd
由于早上导了十几万的数据进去,一直怀疑是表索引失效,做了以下数据库调整,并删除了运行时间很短的jobs,果然速度快了不少...以下是我的调整步骤
几个简单的步骤大幅提高Oracle性能--我优化数据库的三板斧
数据库优化的讨论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。资深的Oracle优化人员通常会要求提出性能问题的人对数据库做一个statspack,贴出数据库配置等等。还有的人认为要抓出执行最慢的语句来进行优化。但实际情况是,提出疑问的人很可能根本不懂执行计划,更不要说statspack了。而我认为,数据库优化,应该首先从大的方面考虑:网络、服务器硬件配置、操作系统配置、Oracle服务器配置、数据结构组织、然后才是具体的调整。实际上网络、硬件等往往无法决定更换,应用程序一般也无法修改,因此应该着重从数据库配置、数据结构上来下手,首先让数据库有一个良好的配置,然后再考虑具体优化某些过慢的语句。我在给我的用户系统进行优化的过程中,总结了一些基本的,简单易行的办法来优化数据库,算是我的三板斧,呵呵。不过请注意,这些不一定普遍使用,甚至有的会有副作用,但是对OLTP系统、基于成本的数据库往往行之有效,不妨试试。(注:附件是Burleson写的用来报告数据库性能等信息的脚本,本文用到)
一.设置合适的SGA
常常有人抱怨服务器硬件很好,但是Oracle就是很慢。很可能是内存分配不合理造成的。
(1)假设内存有512M,这通常是小型应用。建议Oracle的SGA大约240M,其中:共享池(SHARED_POOL_SIZE)可以设置60M到80M,根据实际的用户数、查询等来定。数据块缓冲区可以大致分配120M-150M,8i下需要设置DB_BLOCK_BUFFERS,DB_BLOCK_BUFFER*DB_BLOCK_SIZE等于数据块缓冲区大小。9i 下的数据缓冲区可以用db_cache_size来直接分配。
(2)假设内存有1G,Oracle 的SGA可以考虑分配500M:共享池分配100M到150M,数据缓冲区分配300M到400M。
(3)内存2G,SGA可以考虑分配1.2G,共享池300M到500M,剩下的给数据块缓冲区。
(4)内存2G以上:共享池300M到500M就足够啦,再多也没有太大帮助;(Biti_rainy有专述)数据缓冲区是尽可能的大,但是一定要注意两个问题:一是要给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留够内存,二是对于32位的操作系统,Oracle的SGA有1.75G的限制。有的32位操作系统上可以突破这个限制,方法还请看Biti的大作吧。
二.分析表和索引,更改优化模式
Oracle默认优化模式是CHOOSE,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表没有经过分析,经常导致查询使用全表扫描,而不使用索引。这通常导致磁盘I/O太多,而导致查询很慢。如果没有使用执行计划稳定性,则应该把表和索引都分析一下,这样可能直接会使查询速度大幅提升。分析表命令可以用ANALYZE TABLE 分析索引可以用ANALYZE INDEX命令。对于少于100万的表,可以考虑分析整个表,对于很大的表,可以按百分比来分析,但是百分比不能过低,否则生成的统计信息可能不准确。可以通过DBA_TABLES的LAST_ANALYZED列来查看表是否经过分析或分析时间,索引可以通过DBA_INDEXES的LAST_ANALYZED列。
下面通过例子来说明分析前后的速度对比。(表CASE_GA_AJZLZ大约有35万数据,有主键)首先在SQLPLUS中打开自动查询执行计划功能。(第一次要执行RDBMSADMINutlxplan.sql来创建PLAN_TABLE这个表)
SQL> SET AUTOTRACE ON
SQL>SET TIMING ON
通过SET AUTOTRACE ON 来查看语句的执行计划,通过SET TIMING ON 来查看语句运行时间。
SQL> select count(*) from CASE_GA_AJZLZ;
COUNT(*)
----------
346639
已用时间: 00: 00: 21.38
Execution Plan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0 SELECT STATEMENT Optimizer=CHOOSE
1 0 SORT (AGGREGATE)
2 1 TABLE ACCESS (FULL) OF ¹CASE_GA_AJZLZ¹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请注意上面分析中的TABLE ACCESS(FULL),这说明该语句执行了全表扫描。而且查询使用了21.38秒。这时表还没有经过分析。下面我们来对该表进行分析:
SQL> analyze table CASE_GA_AJZLZ compute statistics;
表已分析。
已用时间: 00: 05: 357.63
然后再来查询:
SQL> select count(*) from CASE_GA_AJZLZ;
COUNT(*)
----------
346639
已用时间: 00: 00: 00.71
Execution Plan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0 SELECT STATEMENT Optimizer=FIRST_ROWS (Cost=351 Card=1)
1 0 SORT (AGGREGATE)
2 1 INDEX (FAST FULL SCAN) OF ¹PK_AJZLZ¹ (UNIQUE) (Cost=351
Card=346351)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请注意,这次时间仅仅用了0.71秒!这要归功于INDEX(FAST FULL SCAN)。通过分析表,查询使用了PK_AJZLZ索引,磁盘I/O大幅减少,速度也大幅提升!下面的实用语句可以用来生成分析某个用户的所有表和索引,假设用户是GAXZUSR:
SQL> set pagesize 0
SQL> spool d:analyze_tables.sql;
SQL> select ¹analyze table ¹||owner||¹.¹||table_name||¹ compute statistics;¹ from dba_tables where owner=¹GAXZUSR¹;
SQL> spool off
SQL> spool spool d:analyze_indexes.sql;
SQL> select ¹analyze index ¹||owner||¹.¹||index_name||¹ compute statistics;¹ from dba_indexes where owner=¹GAXZUSR¹;
SQL> spool off
SQL> @d:analyze_tables.sql
SQL> @d:analyze_indexes.sql
解释:上面的语句生成了两个sql文件,分别分析全部的GAXZUSR的表和索引。如果需要按照百分比来分析表,可以修改一下脚本。通过上面的步骤,我们就完成了对表和索引的分析,可以测试一下速度的改进啦。建议定期运行上面的语句,尤其是数据经过大量更新。
当然,也可以通过dbms_stats来分析表和索引,更方便一些。但是我仍然习惯上面的方法,因为成功与否会直接提示出来。
另外,我们可以将优化模式进行修改。optimizer_mode值可以是RULE、CHOOSE、FIRST_ROWS和ALL_ROWS。对于OLTP系统,可以改成FIRST_ROWS,来要求查询尽快返回结果。这样即使不用分析,在一般情况下也可以提高查询性能。但是表和索引经过分析后有助于找到最合适的执行计划。
三.设置cursor_sharing=FORCE 或SIMILAR
这种方法是8i才开始有的,oracle805不支持。通过设置该参数,可以强制共享只有文字不同的语句解释计划。例如下面两条语句可以共享:
SQL> SELECT * FROM MYTABLE WHERE NAME=¹tom¹
SQL> SELECT * FROM MYTABLE WHERE NAME=¹turner¹
这个方法可以大幅降低缓冲区利用率低的问题,避免语句重新解释。通过这个功能,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硬解析带来的性能下降的问题。个人感觉可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,决定是否将该参数改成FORCE。该参数默认是exact。不过一定要注意,修改之前,必须先给ORACLE打补丁,否则改之后oracle会占用100%的CPU,无法使用。对于ORACLE9i,可以设置成SIMILAR,这个设置综合了FORCE和EXACT的优点。不过请慎用这个功能,这个参数也可能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!
四.将常用的小表、索引钉在数据缓存KEEP池中
内存上数据读取速度远远比硬盘中读取要快,据称,内存中数据读的速度是硬盘的14000倍!如果资源比较丰富,把常用的小的、而且经常进行全表扫描的表给钉内存中,当然是在好不过了。可以简单的通过ALTER TABLE tablename CACHE来实现,在ORACLE8i之后可以使用ALTER TABLE table STORAGE(BUFFER_POOL KEEP)。一般来说,可以考虑把200数据块之内的表放在keep池中,当然要根据内存大小等因素来定。关于如何查出那些表或索引符合条件,可以使用本文提供的access.sql和access_report.sql。这两个脚本是著名的Oracle专家 Burleson写的,你也可以在读懂了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一下脚本。对于索引,可以通过ALTER INDEX indexname STORAGE(BUFFER_POOL KEEP)来钉在KEEP池中。
将表定在KEEP池中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。对于ORACLE9i 需要设置DB_KEEP_CACHE_SIZE,对于8i,需要设置buffer_pool_keep。在8i中,还要修改db_block_lru_latches,该参数默认是1,无法使用buffer_pool_keep。该参数应该比2*3*CPU数量少,但是要大于1,才能设置DB_KEEP_CACHE_BUFFER。buffer_pool_keep从db_block_buffers中分配,因此也要小于db_block_buffers。设置好这些参数后,就可以把常用对象永久钉在内存里。
五.设置optimizer_max_permutations
对于多表连接查询,如果采用基于成本优化(CBO),ORACLE会计算出很多种运行方案,从中选择出最优方案。这个参数就是设置oracle究竟从多少种方案来选择最优。如果设置太大,那么计算最优方案过程也是时间比较长的。Oracle805和8i默认是80000,8建议改成2000。对于9i,已经默认是2000了。
六.调整排序参数
(1) SORT_AREA_SIZE:默认的用来排序的SORT_AREA_SIZE大小是32K,通常显得有点小,一般可以考虑设置成1M(1048576)。这个参数不能设置过大,因为每个连接都要分配同样的排序内存。
(2) SORT_MULTIBLOCK_READ_COUNT:增大这个参数可以提高临时表空间排序性能,该参数默认是2,可以改成32来对比一下排序查询时间变化。注意,这个参数的最大值与平台有关系。
七.调整其它几个关键的性能参数
很多人认为使用oracle数据库,系统的默认参数就是最好的,其实不是这样
hongmo086 发表于:2006.12.12 12:29 ::分类: ( oracle管理 ) ::阅读:(20次) :: 评论 (0) :: 引用 (0)
2006 年 11 月 23日, 星期四一些知识
2 不借助第三方工具,怎样查看sql的执行计划
I) 使用Explain Plan,查询PLAN_TABLE;
EXPLAIN PLAN
SET STATEMENT_ID=¹QUERY1¹
FOR
SELECT *
FROM a
WHERE aa=1;
commit;
SELECT operation, options, object_name, object_type, ID, parent_id
FROM plan_table
WHERE STATEMENT_ID = ¹QUERY1¹
ORDER BY ID;
II)SQLPLUS中的SET TRACE 即可看到Execution Plan Statistics
SET AUTOTRACE ON;
3:如何使用CBO,CBO与RULE的区别
IF 初始化参数 OPTIMIZER_MODE = CHOOSE THEN --(8I DEFAULT)
IF 做过表分析
THEN 优化器 Optimizer=CBO(COST); /*高效*/
ELSE
优化器 Optimizer=RBO(RULE); /*高效*/
END IF;
END IF;
区别:
RBO根据规则选择最佳执行路径来运行查询。
CBO根据表统计找到最低成本的访问数据的方法确定执行计划。
使用CBO需要注意:
I) 需要经常对表进行ANALYZE命令进行分析统计;
II) 需要稳定执行计划;
III)需要使用提示(Hint);
hongmo086 发表于:2006.11.23 13:22 ::分类: ( oracle管理 ) ::阅读:(122次) :: 评论 (0) :: 引用 (0)
2006 年 11 月 16日, 星期四如何启动ARCHIVELOG模式
系统环境:
1、操作系统:Windows 2000 Server,机器内存128M
2、数据库: Oracle 8i R2 (8.1.6) for NT 企业版
3、安装路径:C:ORACLE
实现步骤:
1、管理器
SVRMGR> connect internal
SVRMGR> shutdown
SVRMGR> startup mount [dbname]
SVRMGR> alter database [dbname] archivelog; --起用归档模式
SVRMGR> archive log start --启动自动归档模式,重起数据库后,按init.ora配置
SVRMGR> alter database [dbname] open; --打开数据库
SVRMGR> exit
2、修改数据库初始化参数文件,定义归档模式(自动)、归档日志文件保存路径、归档日志文件命名方法
3、重新启动数据库
具体实例:
C:>svrmgrl
Oracle Server Manager Release 3.1.6.0.0 - Production
版权所有 (c) 1997,1999,Oracle Corporation。保留所有权利。
Oracle8i Enterprise Edition Release 8.1.6.0.0 - Production
With the Partitioning option
JServer Release 8.1.6.0.0 - Production
SVRMGR> connect internal
连接成功。
SVRMGR> shutdown
已关闭数据库。
已卸下数据库。
已关闭 ORACLE 实例。
SVRMGR> startup mount
已启动 ORACLE 实例。
系统全局区域合计有 57124108个字节
Fixed Size 70924个字节
Variable Size 40198144个字节
Database Buffers 16777216个字节
Redo Buffers 77824个字节
已装入数据库。
SVRMGR> alter database archivelog;
语句已处理。
SVRMGR> archive log start
语句已处理。
SVRMGR> alter database open;
语句已处理。
SVRMGR> alter system switch logfile; --强制系统进行日志切换,可马上观察到归档日志的产生
语句已处理。
SVRMGR> exit
服务器管理程序结束。
修改数据库参数文件c:oracleadminoradbpfileinit.ora,
取消以下语句的#注释
log_archive_start = true
log_archive_dest_1 = "location=C:Oracleoradataoradbarchive"
log_archive_format = %%ORACLE_SID%%T%TS%S.ARC
关闭数据库,重新启动
查看C:Oracleoradataoradbarchive目录下,可以看到类似ORADBT001S01201.ARC的文件,说明归档成功
解释init.ora参数文件中关于归档重做日志参数项的含义
归档模式是自动还是手工,true为自动,false为手工
log_archive_start = true
归档日志文件所保存的路径
log_archive_dest_1 = "location=C:Oracleoradataoradbarchive"
归档日志文件的命名方法
log_archive_format = %%ORACLE_SID%%T%TS%S.ARC
归档命令:
启动自动归档模式,系统重起后,将按init.ora中的参数log_archive_start的值设置归档方式
SVRMGR> archive log start
启动手工归档模式
SVRMGR> archive log stop
查看归档信息:重做日志是否归档方式、是自动归档还是手工归档、归档路径、最旧的联机日志循序号...
SVRMGR> archive log list
归档一个已满,但没有归档的联机重做日志
SVRMGR> archive log next
归档所有已满,但没有归档的联机重做日志
SVRMGR> archive log all
注意:一个事务即使不被提交,也会被写入到重做日志中
实际上,对于特定的环境,总是存在不同的最优设置的,没有任何一种普遍使用的最优方案。对于设置这个参数,那仅仅是出于一个目的,避免过度的犯错误。事实上,在任何一个生产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之前,我们不拥有任何系统运行信息让我们去调整,这样只有两种可能,一是根据文档推荐设置,另外一种就是根据经验设置。相对来说,根据经验根据的设置比根据文档的设置要可靠一些。尤其是那些7×24的系统,我们更要减少错误的发生。
在设置参数之前,先看下面几个问题
1.物理内存多大
2.操作系统估计需要使用多少内存
3.数据库是使用文件系统还是裸设备
4.估计系统会有多少并发数
根据这几个问题的答案,我们可以粗略地为系统估计一下内存设置。那我们现在来逐个问题讨论。
首先物理内存多大是最容易回答的一个问题。
然后操作系统估计使用多少内存呢?从经验上来看,不会太多,通常应该在300M以内(不包含大量进程PCB).
接下来我们要讨论一个重要的问题,那就是关于文件系统和裸设备的问题,这往往容易备我们所忽略。操作系统对于文件系统,使用了大量的buffer来缓存操作系统块。这样当数据库获取数据块的时候,虽然在SGA里没有命中,但却实际上可能是操作系统的文件缓存中获取的。而假如数据库和操作系统支持异步I/O,则实际上当数据库写进程DBWR写磁盘时,操作系统在文件缓存中标记该块为延迟写,等到真正地写入磁盘后,操作系统才通知DBWR写磁盘完成。对于这部分文件缓存,所需要的内存可能比较大,作为保守的估计,我们应该考虑在0.2-0.3倍内存大小。但是如果我们使用的是裸设备,则不考虑这部分缓存问题。这样的情况下SGA就有调大的机会。
关于数据库有多少并发数,这实际上关系到PGA的大小(MTS下还有large_pool_size).相关的参数包括:
SQL> show parameter area_size
NAME TYPE VALUE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bitmap_merge_area_size integer 1048576
create_bitmap_area_size integer 8388608
hash_area_size integer 16777216
sort_area_size integer 8388608
在这部分内存中我们最关注的通常是sort_area_size,这是当查询需要排序的时候,数据库会话将使用这部分内存进行排序,当内存大小不足的时候,使用临时表空间进行磁盘排序。由于磁盘排序效率和内存排序效率相差好几个数量级,所以这个参数的设置很重要。这四个参数都是针对会话进行设置的,是单个会话使用内存的大小,而不是整个数据库使用的。
根据上面这些参数,我们看一个公式:
OS使用内存+SGA+*并发进程数(sort_area_size+hash_area_size+2M)<07*总内存
(公式是死的,系统是活的,实际应用的调整不必框公式,不过是一个参考建议罢了)
SGA内参数设置
Log_buffer
对于日志缓冲区的大小设置,通常我觉得没有过多的建议,以为参考LGWR写的触发条件之后,我们会发现通常超过3M意义不是很大。作为一个正式系统,可能考虑先设置这部分为Log_buffer=1-3M大小,然后针对具体的情况再做调整。
large_pool_size
对于大型缓冲池的设置,假如我们不使用MTS,建议在20-30M就够了。这部分主要是来保存并行查询时候的一些信息,还有就是RMAN在备份的时候可能会使用到。
java_pool_size
假如数据库没有使用java,我们通常认为保留10-20M大小就足够了。事实上可以更少,但具体根据安装数据库的时候的组件相关(比如 http server).
shared_pool_size
在一个充分使用绑定变量的比较大的系统中,shared_pool_size的开销通常应该维持在300M以内。除非系统使用了大量的存储过程、函数、包,比如oracle erp这样的应用,可以到达500M甚至更高。假定一个1G内存的系统,可考虑该参数设置为100M,2G的系统考虑设置为150M,8G的系统可以考虑设置为200-300M。当然,如果通过在操作系统监控,没有发现严重的cpu问题,而发现了共享池命中率不高可以适当的增加shared_pool_size。但是不主张这部分内存超过800M。
data_buffer
现在我们来谈数据缓冲区,在确定了SGA的大小并分配完了前面部分的内存后,其余的都分配给这部分内存。通常,在允许的情况下,我们都尝试使得这部分内存更大。这部分内存的作用主要是缓存在DB BLOCK,减少甚至避免从磁盘上获取数据。如果设置了buffer_pool_keep和buffer_pool_recycle,则应该加上后面这两部分内存的大小。
- 默认分类(20)
- J2EE(25)
- Java(56)
- PHP(55)
- SEO(10)
- 网页设计(20)
- 网站建设(37)
- 数据库(7)
- JavaScript(17)
- JQuery(6)
- MySQL(20)
- SQL Server(6)
- Access(1)
- Oracle(6)
- office(6)
- Dreamweaver(4)
- Photoshop(12)
- Flash(9)
- Fireworks(13)
- CSS(14)
- HTML(4)
- .NET(7)
- ASP(2)
- DB2(1)
- Ajax(2)
- Linux(12)
- Struts(7)
- Hibernate(8)
- Spring(2)
- Jsp(22)
- Asp(8)
- C#(3)
- C++(1)
- 网络安全(5)
- 软件工程(7)
- XML(1)
- English(2)
- 计算机等级考试(2)
- 计算机病毒(4)
- 个人日志(76)
- 互联网(15)
- ActionScript(10)
- Android(3)
- 数据结构与算法(1)
- 游戏策略(3)
- 美文翻译(2)
- 编程开发(19)
- 计算机应用(4)
- 计算机(10)
- Unity3d(6)
- 其他(1)
- egret(1)